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回顾党的历史和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发展、演变的教训,无不揭示出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当今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拥有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回溯历史、总结经验,对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历史演进
(一)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建党之时即是党建之始。19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起点,也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逻辑起点。但是真正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还是源于毛泽东1939年10月发表的《〈共产党人〉发刊词》,这篇文献首次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并把这一世界政党史上罕见的自我革命壮举称为“伟大的工程”。当时,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渐积累了应对复杂环境的政治经验,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日益深刻,与此同时,随着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对党的纯洁性建设提出了新考验。因此,党自身的建设自然成为重要课题。
(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推进,对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与时俱进。“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使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受到了一次大破坏。改革开放新时期,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在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出现严重曲折的背景下,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实现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深化发展。
(三)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党的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明确提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强调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求“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是党的一大创举,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成功、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这项伟大工程是一脉相承的,也必须一如既往、一以贯之地推进下去。
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由蓝图变为现实并在实践中日臻完善
(一)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根本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注重加强政治建设,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形成讲政治的优良传统。一是制定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路线。党在不同时期依据时局变化分别提出不同阶段的革命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二是强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洗礼中,确立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党的领导核心逐步形成、党中央权威逐步确立、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体制逐步建立,为革命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三是提高党的政治动员能力。党高度重视通过政治动员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大革命时期的工人运动、大革命失败后的农民运动,即是我们党政治动员能力的生动体现。
新中国成立后,对在全国执政条件下党的政治建设进行探索,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势,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前行。一是制定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政治路线。党的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的八大制定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政治路线,提出“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二是坚决维护党的团结。针对党内部分干部滋长的极端危险的骄傲情绪,党的七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为党员干部言行树立了基本政治准则,为维护党的团结提供了根本遵循。三是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明确规定禁止给党的领导人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人的名字作地名、街名、企业名。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党中央更是提出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反对个人崇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高度重视用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保持思想统一和党的团结,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航向。一是明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其中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奠定了党永葆本色的政治基石,并载入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二是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使党和国家经受住国内外严峻考验。三是明确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党的政治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统一起来,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从严治党,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一是强化党员干部的政治信仰。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站稳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能力,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加强党的政治领导。不断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加强对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督促检查,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的督查问责机制。三是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使纪律成为不可逾越的红线。
(二)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灵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实践中,逐渐把从思想上建党确立为首要原则,不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全党。一是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1921年党在上海成立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等十多种图书。同时,在各地开办党校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学习和传播。二是持之以恒改造思想。延安时期,我们党开展了著名的整风运动,毛泽东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报告,党中央先后发布《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人心。三是树立崇高理想信念。长征途中,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坚定红军理想信念,形成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激发了红军部队的战斗力。四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全党有了思想上政治上取得一致的理论基础。这不仅反映了全党思想上政治上的成熟,也体现出党的理论水平的极大提升。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所面对的环境和肩负任务发生变化,党在思想建设上面临新课题。一是为全国执政做思想准备。为迎接全国解放,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高瞻远瞩向全党敲响警钟:“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二是开展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学习。学习马列主义基本著作、社会发展史和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等,特别是注重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为新中国建设服务。三是探索执政党思想建设方法。1956年党的八大对执政党建设问题进行新的探索,包括突出学习马列主义理论重要性、重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改造和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新的历史环境对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引起全社会热烈讨论。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二是推动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先后确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撑。三是在学习教育活动中强化理论武装。先后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些对于加强党性修养、端正思想作风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持续推进思想建设。一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铸魂补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党中央采取了切实举措,引导教育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拧紧思想的“总开关”。二是通过党内集中教育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党中央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三是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十九大将这一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这一思想载入宪法。
(三)把组织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组织建设与党领导的革命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不断完善、成熟,很多如今还在沿用的组织制度都可以追溯到这一时期。一是健全组织制度。1929年古田会议明确要“使党的组织确实能担负起党的政治任务”的组织建设任务。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制定了《关于建立报告制度》《关于健全党委制》等规定,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二是完善组织体系。从党的一大设立三个人组成的中央局、党的二大选出中央执行委员会、党的三大组建中央局、党的五大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在党的发展过程中大力推进中央领导机构改革和党的地方组织建设,保证党的坚强领导和政令畅通。三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日益规范。“三湾改编”明确了支部建在连上,1931年中央苏区提出“要使支部真正成为党与群众的连环”。抗战时期大力发展党员的同时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组织建设服务于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一是搭建党在全国的组织体系。1949年中央政治局通过在中央人民政府内设立党委和党组的决定,从根本上保证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1955年后地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的党组织也建立起来,由此建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二是明确党的全面领导地位。1954年毛泽东在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1962年毛泽东更明确指出“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党领导权认识的深化。三是推动党员队伍能力建设。1949年底党中央决定在党内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整党整风运动,推动党的组织不断得到巩固。同时,建立以各级党校为中心的党内教育体系,推动党的干部队伍初步摆脱“文盲、半文盲占大多数”的困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通过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提升党员干部选拔任用科学化水平等造就了一支较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一是推进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推动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建立干部离退休制度,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干部进入党和国家各级领导岗位。二是靠改革和制度蹚出党建的新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完善党的组织纪律和纪律检查机关工作程序,推进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党的制度建设的主体框架逐步搭建。三是提升党员干部选拔任用科学化水平。党的十五大以后,相继出台了涉及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交流和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法规,标志着领导干部选拔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为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针对一段时期内出现的党的领导弱化问题,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从制度上保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使党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二是全面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完善制度规定,推动党和国家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同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相适应。三是全面加强执政骨干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强调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的第一标准,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三、以史为鉴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当前,我们进入新时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要用好我们党成立以来党的建设的好经验,深入实施“五大工程”,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领路工程: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
党的建设首先要解决党的政治立场、原则、方向和道路问题,事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什么方向前进。要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
(二)旗帜工程:坚持以理论创新为先导
百年来,党坚持不懈地抓党的理论创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时代实际、大众实际相结合,先后创立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事业顺利推进提供了科学指导。勇于理论创新是把党的事业推向前进的基本前提,也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根本原因,是党的建设题中之义。
(三)铸魂工程:坚持以思想建设为灵魂
党在创立之初就通过出版报刊、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党校和干部训练班等多种形式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养。大革命失败后,在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中,党坚持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改造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推动他们成长为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抗日战争爆发后,党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自上而下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延安出现了“吃小米饭,攻理论山”的学习热潮。进入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须臾不可放松。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注重研究历史,不断提高活学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和水平。
(四)夯基工程:坚持以组织建设为基石
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让我们党真正认识到党组织的涣散对革命造成的危害。“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长征中,党中央进一步认识到,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尤其是抓好党员入口关,保持党的组织纯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成为决定党前途命运的关键。进入新时代,党已经发展壮大为拥有9500多万党员、组织体系严密、组织运转顺畅的大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组织建设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对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五)护航工程:坚持以廉政建设为保障
百年党的建设历史表明,只有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全面加强纪律建设,持续强化党员干部警示教育和管理监督,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党才能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因此,必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建设,坚持经常性教育和专题教育相结合,扎实开展警示教育,坚持民主集中制,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